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能力及对心跳骤停患者抢救配合的协调能力,在妇产科中心主任朱根海主任的领导下,由妇科洪澜主任策划、导演,急诊科吴多益副主任指导,12月17日妇科开展了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应急演练.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总结为:①缺O2。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其他的电解质异常。③低温/体温过高。④低血容量。⑤低血糖/高血糖。⑥药物。⑦心包填塞。⑧肺栓塞。⑨冠状血管栓塞。⑩气胸,哮喘。妇科恶性肿瘤又是导致肺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次急救演练模拟一名卵巢癌全面分期术后第3天的患者,突发心跳骤停,经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恢复生命体征,转监护室特护。演练包括从发现病人异常情况、呼叫相关医护人员、启动心肺复苏、科内请示报告、请相关科室(心内科、麻醉科、ICU)急会诊、实施抢救的全过程。演练中,相关医生护士实战操作,抢救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所有相关医护人员均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到达现场参与抢救,充分体现了妇科熟练、积极的协调及配合能力。
演练结束后,朱根海主任对此次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抢救应急演练进行了总结。通过这次演练大大提高了我科医护人员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应急抢救能力及协调配合组织能力。第一目击者有效的心肺复苏保证了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养,延长了大脑耐受缺氧时间,在最初的心跳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是一项集体操作,要配合默契、操作熟练、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心脏按压是一项强体力劳动,力争不间断连续按压,时间就是生命,争分夺秒在心肺复苏中最能得到体现。
海南省人民医院妇科是全省妇科恶性肿瘤收治率最高的科室,每年收治妇科恶性肿瘤平均约1500例。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病情复杂,术后相对容易出现肺栓塞、心肺脑重要器官意外事件,对这些危急重症并发症的熟练处理是必备临床能力。我科收治了全省大部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更好、更全面地救治这些患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为此,在朱根海主任的带领下,未来一年,科室计划开展各种妇科常见病的急救培训,不断完善规范各种危重症抢救流程,每周科会让年轻一线医生轮流讲课,讲课内容包括: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外科补液、感染性休克、宫腔镜水中毒处理等临床相关内容,在给年轻一线医生提供锻炼平台的同时,也切实提高科室综合救治能力。